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种粮成本攀升,农民有钱赚吗?

发布时间:2022-11-08

      只要种粮有钱赚,国家粮食就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生产,除了压实责任,最重要的就是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种粮收益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秋收时节,对辛苦了一季的农民来说,既要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也要确保收入“落袋为安”。秋收过后算笔账,今年种粮农民有钱赚吗?天平的两端,一端是不断攀升的种粮成本:农资价格上涨,人工、土地成本增加;一端是系统应对、通盘设计的补贴政策,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节本增效,以及延长产业链实现优质优价……从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种粮主体反馈来看,在政策加市场一系列降本、增收的“组合拳”下,今年的种粮收益——稳!

       1  政策保底,农民种粮不亏本 

      “辅之以利”,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体现在政策手段上,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当前,保障种粮农民收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种粮成本的持续上涨,粮食价格和补贴政策则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8月下旬,在秋收秋种即将大面积展开的关键节点,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统筹支持秋粮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至此,今年中央财政已分3批累计下达一次性农资补贴资金400亿元,前两次分别在春耕、夏收的关键农时发放,总的补贴金额比去年提高了一倍。价格政策方面,今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且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较上年均有提高,释放出国家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的积极信号。比如,根据国家公布的2022年中晚籼稻(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29元/斤,与去年价格相比每斤提高0.01元。补贴降成本,价格保收入。一增一减间,这些政策实现了为种粮农民收益兜底,确保农民种粮不亏本。深秋时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田间一派忙碌的景象。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种粮大户赵金诚也展露出灿烂的笑脸。 

      赵金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今年喜迎“双丰收”。“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好!我一共种了200亩玉米,平均每亩产量1800多斤,有30亩地亩产能超过2000斤。我们村1400亩的小麦昨天刚刚收完,平均亩产能到1600斤,今年墒情好,对秋播小麦很有利。”去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农资价格一路上涨,成为种粮农民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化肥价格一直高企,虽然下半年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以玉米为例,据赵金诚计算,一亩玉米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在350元左右。“尿素一吨涨了200元钱,化肥二铵的价格也曾经高达270元一袋,好在现在价格降下来一些。”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董永表示,今年农资成本比去年上涨30%以上,涨幅要高于去年。在此背景下,农资补贴犹如及时雨,滋润了赵金诚等种粮大户的心田。他透露,今年分3次下发的农资一次性补贴每亩总共可以拿到70元钱,再加上小麦直补每亩135元,两季作物每亩地共拿到200元的补贴。“今年粮食卖价也高,夏粮小麦每斤1.5元,卖一季小麦全年种粮成本就补回来了,秋粮玉米打多少卖多少都是赚头了,眼下玉米价格也不错,20个水的卖价一斤1.3元,全年下来一亩能赚近2000元。这几年种粮政策越来越好,补贴也越来越多,近三年种粮食,每年都净赚几十万元。”赵金诚对种粮收益很满意。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村,水稻种植大户李先磊同样是种粮补贴的受益者。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规模化种植了500亩水稻。“今年晚稻的收成不错,亩产能达到1000多斤。”不过,丰收的喜悦难掩农资价格上涨的事实,李先磊表示,过去125元一袋的复合肥如今已经涨到195元一袋,草铵膦也由50元一桶涨到了100元一桶。农资价贵,补贴兜底。李先磊共领取到包括早稻补贴、双季晚稻补贴、一次性农资补贴在内的5项种粮补贴,两季水稻每亩大约能拿到300元补贴。“今年虽然有部分水稻受灾减产、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情况,但因为有补贴和保险,总体算下来,种稻亏不了。”李先磊说。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补贴也十分给力。山东齐河县云馨家庭农场主郭云种了500亩地,响应国家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号召,郭云今年种了300亩大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补贴下来,一亩能补300块钱。虽然种豆增加了一些农资、农机及人工成本,但大豆卖价高,3块钱一斤,再加上补贴因素,比单种玉米收益高。”

      为农民种粮收益兜底,政策性农业保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起,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推广至13个主产省(区)产粮大县全覆盖。相较于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除了覆盖农资等物化成本,还增加了保人工和土地成本;种植收入保险则覆盖农业种植收入因价格、产量波动而导致的损失。两种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都可以达到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因此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今年郭云种植的玉米有一部分受了灾,面积大概90亩,按照受灾程度,每亩大概能赔付200多元,把成本补了回来。“保费也有补贴,自己只需要拿每亩8块钱,就能获得近千元的保险保障。即使遇上灾害,种粮成本也能通过保险补回来。” 

      2  服务发力,节本增效潜力大 

      补贴政策发挥的是兜底作用,种粮农民要持续拓展增收潜力,归根结底,还要靠推进农业降本增效。 

      当前,全国有将近70%的耕地分散在近两亿的小农户手上。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传统分散种植模式阻碍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和良种良法的实施,特别是耕作地块零散导致农机无法下田的现象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被实践证明的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安徽省淮南市创新推出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简称“221”模式)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通过引导农户自愿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再委托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生产经营,解决了土地难“统”的问题。土地委托经营不是终点,为提高生产效益,淮南创新组建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公司,“农管家”公司指导村集体或服务主体将集中起来的田地进行宜机化改造整理,撤埂、并沟可新增种植面积3%-8%,解决了地块零散的问题。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常庙村的种粮大户刘兴杰种了1100亩水稻。“今年收成不错,水稻亩产接近1700斤。”刘兴杰说,“在托管模式下,由农管家公司牵头开展农资农机集中采购,议价能力显著提升,比如今年农管家公司集中采购的秋季小麦种子,价格是2.3元/斤,而如果是小农户自己购买,价格大约是3.2/斤,每斤便宜0.9元。眼下水稻每斤卖价1.3元,刨去成本,每亩还能净赚五六百块钱。” 

      种粮大户得利的同时,小农户也有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淮南市已有435个村、63万亩耕地进行了全程托管,农户可以获得每亩保底收益500-1100元,据刘兴杰透露,常庙村农户的保底收益为700元。在此基础上,村民还能根据当年的收益情况从中获得二次分红。

      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阎壁村,今年的玉米全部进入了“托管班”,社会化服务给农户们带来了甜头。农民与合作社签订服务合同并缴纳服务费用,由合作社协调农机完成农业生产。农户采用“保底分红+利润分红”方式加入合作社,入社后保底收入每年每亩1000元,合作社再将每年收成纯利润的50%用作二次分红。村民杨小卫一共种了20亩玉米,之前家里收玉米都是租机器,一亩地收费120元,加入托管合作社后,服务费用降下来了,一亩地只需交84元,与去年相比,仅农机成本就直接节约了720元。各地的创新实践证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以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服务带动粮食规模生产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降低了小农户生产成本,强化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效、集体增收。 

      3  瞄准市场,优质优价保增收

      保障种粮农民的收益,还要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粮食高质高效,通过拓展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带动农民种好粮食,卖好价钱,通过优质优价实现种粮增收。“要想把地里的收入再拉一拉,抬一抬,就得种好米,要种市场上受欢迎的米。”李先磊4年前成立合作社之初就萌生出发展订单农业的想法。湖南洞庭春米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以粮食收购、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经营订单种植,优质稻产业基地超60万亩,这对于李先磊来说如同“瞌睡遇上了枕头”,双方一拍即合,李先磊带领合作社的50多位农户做起了订单种植。“公司提供的种子,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种稻,产量高,米质也好,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2元的价格收购大米,每亩地的收入比之前要多出200元。”李先磊说。在生产托管模式中,销售、加工也成为拓展服务链的方向。刘兴杰表示,农管家公司会替种粮大户找到合适的公司,每年刚开始买种子的时候,公司的购粮订单就下发了,大户们按照订单要求种植,心里更有底,卖价也更稳定。农业订单以销定产的方式将农业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不仅在保证农户合理收益、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市场红利的激励下,也进一步激发农户种好粮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赚头、有盼头,同时也推动了粮食高质高效绿色发展。为了稳定种粮收益,郭云建起了加工厂,富硒小麦加工成了富硒面条和富硒桃酥,富硒玉米磨成富硒玉米面,并注册“龙智馨”商标,开发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销售,开辟了新销路,效益大大提升。郭云表示,加工厂生产的产品都有二维码标签,实现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看到从种到收到加工的整个过程。

      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今年首次推广了“稻渔共增”项目,粮农实现了一季双收。村民付金元介绍,鱼以杂草和害虫为食,每亩可减少100元以上的防控投入,鱼的粪便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每亩减少100元以上的肥料投入。“稻鱼生态种养产出的大米品质更好,大米亩产大致在350公斤左右,价格比市场价格高,每公斤10元,亩产值3500元,再加上鱼的产值,一亩田就能收入5000元左右。”

      瞄准市场需求,围绕粮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将粮食生产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多地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农收益的新路径。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