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全面支撑草甘膦价格持续坚挺
发布时间:2008-07-25
自2007年初从2.6万元(吨价,下同)启动以来,草甘膦价格犹如断线风筝般持续上涨,今年一度突破11万元,目前仍在10万元左右徘徊。据业内人士估计,草甘膦价格仍有创出新高的可能。究其原因,是因为支撑草甘膦价格暴涨的市场因素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出口势头强劲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的背景下,生物能源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有资料显示,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等占到了本国粮食总产量的18.9%,生物燃料占到本国总能源的43%;巴西生物能源占到了本国总能源的32%;欧盟生物能源占其总能源的15%。粮食需求的加大势必导致种植面积的扩张,进而加大作物除草剂的使用量。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依赖草甘膦进口,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以及欧盟对草甘膦的需求不断增加,且潜在需求还很大,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程度。近年来,草甘膦一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首位,并逐年增加,预计2010年全球需求量将达100万吨。
国际市场对草甘膦的强劲需求,与美国于2007年底出台的能源法修正案分不开。该法案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能源,对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推进作用功不可没。同时,草甘膦的紧俏也与美国著名生产商孟山都公司关闭了一条草甘膦生产线有很大的关联。该公司草甘膦年产能20余万吨,约占全球年产能4成以上,几乎垄断了北美市场,并对世界草甘膦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期该公司出于战略考虑关闭了一条草甘膦生产线,这无疑加剧了国际草甘膦市场的供应紧张程度。
减排门槛加高
草甘膦生产工艺目前主要有甘氨酸法和亚氨基二乙酸(IDA)法。其中,甘氨酸法的副产品氯甲烷对环境有较大污染,不符合国际环保标准;IDA法是国际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艺,但原料二乙醇胺和二乙腈国内产能很小,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草甘膦生产以甘氨酸法为主,约占全国产能的70%,而污染较轻的IDA法仅占30%左右。
目前,国内有一定规模的草甘膦生产企业相对集中在人口较为稠密的东部地区,因而伴随产业发展而来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国家为规范农药市场,逐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并加大了对环境的治理力度,主要措施就是提高准入门槛和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例如,自去年5月太湖爆发蓝藻事件后,江苏加大力度治理污染严重的中小型化工企业,在已关闭的数百家化工企业中,就有数家是草甘膦生产企业。同时,各地环保和建设部门对新上草甘膦项目的审批更加严格,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很难立项。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年内我国草甘膦年产能将保持在40万吨以内,不会出现大幅增长。这有利于现有产能的正常发挥,并使价格保持逐步抬升。目前,我国草甘膦年产能规模较大的厂家有: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1万吨、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7万吨、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此外,还有众多生产企业年产能普遍较低,多数企业在5000吨以下。由于出口市场持续看好,一些企业正纷纷扩能升级,如江山化工利用厂址搬迁的机会,在新区除了在建的3万吨/年装置,还将在年内再上一套2.5万吨/年的装置,届时其产能规模将跃居国内榜首位置。
原料供应改善
随着草甘膦价格的持续高涨,也促进了上游原料中间体的同步发展,使草甘膦生产原材料规模扩大,并更具选择空间。特别是西部一些企业,利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草甘膦的原料中间体。如在甘氨酸法生产草甘膦方面,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甘氨酸产量今年将达到3万吨,另外公司控股80%的三峡英利公司年产5万吨甘氨酸项目也将在今年底投产。在IDA法生产草甘膦原料方面,四川川化股份公司与泸天化股份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禾普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草甘膦中间体亚氨基二乙酸生产,这将使国内IDA法草甘膦生产比重有所提高,更有利于清洁生产,减轻环境压力。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