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释放重农强农强力信号——这些领域有“钱”途
发布时间:2023-02-15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九个部分。
《意见》对2023年“三农”工作提出要求,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力信号,无疑给农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政策利好。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乡村振兴领域上市公司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
稳产保供:利好农药化肥板块
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粮食安全方面“着墨”颇多。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要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首先必须强。尽管在去年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下,我国粮食产量依然实现丰收增产,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和今后时期,稳产保供形势复杂严峻。我国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粮食安全是当前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稳产保供是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重要目标。因此,农资周期仍然受到种植利润回归驱动。
农业科技:种业振兴势在必行
《意见》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育种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以大豆为例,近年来我国油用大豆的平均自给率不足15%,进口量始终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自有品种的产量、出油率及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国家粮食安全、种业等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并提出相关政策、制度,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利于激发育种原始创新、构建现代商业育种体系、形成种业振兴企业集群。
种业方面,种业安全和良种研发推广是政策支持方向,有研发能力的育种企业和种业龙头机会更大一些。对于种业领域的发展,国金证券认为,随着我国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层层加码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具有核心育种优势的龙头种企有望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聚焦土壤改良机遇
耕地是确保稳产保供的基础,做好耕地保护至关重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曾表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
土壤健康已成未来绿色农业大趋势,要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抓好黑土地保护,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真正做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这为长期聚焦土壤改良、功能性肥料的农资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据了解,我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达16.1%。有关研究显示,我国耕地修复潜在市场5.9万亿元,场地修复、矿山修复共约1万亿元,这样才能帮助脱贫地区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安全利用,越来越多的资金将会投入土壤修复,为行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因此,对土壤普查与修复相关的企业将构成利好。
(来源: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