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企业维权打假也是营销 —对当前化肥市场销售状况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06-15
自我国农资市场彻底放开经营后,化肥等主要农资商品批发与零售形成了多家经营、村村设点的市场格局,有力的促进了化肥农药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农民购买,活跃了农资市场。但是最近几年来,由于化肥生产加工门槛的降低,流通准入标准放松,农资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日益盛行,加之市场监管缺乏到位,加剧了市场销售的恶性循环,给主流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已经威胁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资流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广大农民深受其害,反应强烈,从而使怀念开放前流通监管体制的人增多。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如何监管好市场履行作为;农资生产主流企业如何更好地发挥领军作用,如何协助有关部门管控好市场,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开展公平合法的竞争,使农民购肥放心,我市场部就此课题进行了多次调研,发现对生产和流通领域出现的不少问题,特别是假化肥充斥市场这一毒瘤危害,已引起不少主流农资企业的关注,亟待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
一、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经营乱,造假、售假盛行,扰乱了农资流通秩序。近几年来,我省农资流通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资销售出现了村镇化经营模式,国有、集体、个体已经成为农资市场的主体。据调查就我省市场零售网点而言,从农资市场开放前的3000多个,已发展到目前的6-7万个,而生产化肥的五小加工业,也从10年前200多家,已发展到上千家。农村零售门店和生产加工企业的增加,客观来看的确方便了农民购买促进了化肥流通,推动了化肥品种的多元化和农资零售社会化,拉动了社会需求,活跃了农资市场。但是,化肥流通的社会化又给农资市场带来了不少弊端,给农资主渠道进行市场运作增加了难度,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又为市场监管出了不少难题,如不法经营屡禁不止,坑农、伤农案件时有发生,常被媒体视为焦点所关注,其表现:一是农资市场混乱恶性竞争加剧,假冒伪劣侵权盛行,扰乱了正常的流通,市场失去公平正义,大有伪劣产品侵占优质品牌市场份额的趋势。经我们去年春秋两季市场调查,假冒伪劣化肥的社会流通销售量已经上升到农业用肥的30%。在一些区域不符合含量标准的假冒伪劣化肥占市场流通销售量的30%左右,有效含量低劣,市场时常出现三元素复合肥不含钾、由硫胺及其它原料冒充的假沧州尿素,其含量大打折扣,且上市量增加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二是经销商销售化肥价值观发生扭曲变化,甚至终端零售个体经销户将售假贩假牟取暴利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不经营或少经营优质品牌化肥,进而将盈利着眼点转向假冒伪劣化肥品种上,为达盈利不择手段,假作真来真说假,再好的化肥若无利可图终端个体户也不经营,更有甚者是零售批发终端与厂家合作造假,化肥造假销售已经形成一种行业潜规则。三是三无厂家增多,造假工艺先进,如二铵造假,品牌商标一应俱全任意挑选。如今年春季在邯郸区域出现的假中农二铵、假美国二铵实属有机肥混合物,外观包装上真假难辨,细看颗粒颜色才可分辨。据知情人介绍其生产成本为每吨2300元,经销商接货价为每吨2750-2800元,零售农民价格每吨3400-3500元,每吨假二铵生产销售价格差价在1100元。假沧州尿素生产是硫胺与尿素各半而成,加工成本每吨1600多元,厂家出厂销售每吨2100元,零售每吨2250元,每吨暴利差价在700多元,劣质低含量复合肥每吨销售盈利超500多元,对此经销商与生产家不断合作乐在其中,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对化肥市场涨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农民普遍认为窃取国家给农民种田补贴的是假冒化肥,对治理好农资市场农民呼声强烈。四是国家职能部门市场监管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在一些县市工商质检农业部门的确存在对个体经销户只收管理费,以罚代管、敷衍了事已是普遍现象,但对大中型流通企业则是从严管理吹毛求疵,想方设法以多收费为目的,天长日久助长了市场混乱,已成为难以化解社会难题。五是我国化肥生产、流通和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弊端。从管理机制分析目前农资市场监管只是工商、质检和农业三家负责,没有供销社农资部门之渠道的参与。虽然每年都有一二次的农资打假,虽有威慑,但收效甚微,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其主要原因是自化肥市场放开经营后削弱了供销社农资主渠道的作用。从近几年来市场实际情况观察现有的流通监管体制。国家和各级政府削弱了主流渠道的管理权力,很难实现市场流通长治久安。据悉鉴于目前化肥市场混乱现状,去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全国磷肥协会在河南举办了化肥产品“两公平”承诺活动仪式,有些大中型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质量承诺并制定起草了部分化肥标准,会对大中型企业起到约束作用,而全国几万个小型作坊加工企业如何监管约束仍是个难题。回顾开放前市场价格稳定不乱是国家赋予供销总社的权利,制定流通监管政策,有大部分治理规范流通政策是由供销社会同有关部委起草,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制定颁布实施。显而易见,在新时期要整合好市场流通秩序发挥供销社农资主渠道作用,会同工商质检同抓共管,将是落实农资科学发展观的归宿,以促进农资市场稳健发展农民受益。
二、稳定化肥流通积极维权,打假也是市场营销。
党的十八大后,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助推国家新的大政方针政策出台,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各部门优势将会充分发挥实现互补。但农资流通市场乱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为实现农业稳步增长,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又要维护好公司的利益。作为农资部门除保证农资商品的购销调存满足供应外,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做好自身工作和完善措施服务于三农,从立足稳定农资市场流通秩序入手,不断维权,积极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已成大趋所势。就近几年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假冒伪劣,散乱市场,极不协调,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较大差距,完善化肥市场流通规范经营,打击不法造假行为,维护好流通渠道的正当权益已成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农资流通企业的共同心声。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农资企业要重树市场信心,不负国家重托、农民希望,努力发挥主渠道的作用,积极配合工商、质检、农业执法部门,发扬余热稳定市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打假维权营销难做,乱则思变搞好市场调研积极探索新时期适合农业发展的农资流通新体制,推进市场销售公平正义,诚信道德的市场竞争模式。二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维权打假知难而进。鉴于目前农资市场监管机制,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农资经销商无能为力,面对侵权只能忍痛割爱,束手无策,即使打假也难以奏效。对此一些厂家和流通企业不以为然,为了维权深知品牌造就艰难,认为握住品牌就等于掌握财富,丧失了市场品牌就等于丧失了市场份额及市场生存权。在维权方面,不断的创立新品牌并推出自己保护品牌的措施,除加贴防伪标记外并制定了举报电话,给举报人奖励制度,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收到不错的效果,实事证明只有积极防范才能实现维权。三是利用政府资源,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联系及时进行信息沟通。用好12315,注重媒体宣传。针对近几年化肥市场假冒产品发展的趋势,农资主流企业应主动向政府汇报反馈信息,以便政府出台有效措施,要积极推广分公司与县工商局合作经验,制作打假广告电视台播放引起农民警惕作法,以最大限度稳定当地农资市场不乱。四是为了维权流通企业要积极加强与生产厂家的合作,及时通报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多方努力维护好市场品牌信誉,同时分公司所在区域要增强维权意识,利用好测土配方机遇,多做识别真化肥宣传材料,以增强农民自行抵御假冒识别能力。对于假二铵、尿素泛滥的销售区域,为减少假化肥对我公司经营品牌冲击,分公司应及时取证,不破难立,主动出击,采取必要措施给予揭露,及时有效打击假冒,才能实现维权。
(市场部)